7月12日,《大公報》以“口罩原料企轉型有道 消化過剩産能”爲題,整版聚焦道恩股份,從産業、人才、創新三方面進行報道,充分認可道恩股份疫情期間所做的貢獻,剖析後疫情時代轉型升級之“道”,進一步肯定了道恩股份在新材料産業的龍頭地位。
“去年爲助力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,道恩股份(002838.SZ)聚丙烯(PP)熔噴專用料(下稱“熔噴料”)日産量最高達到1200噸,可滿足12億個口罩的生産需要。”道恩股份董事長于曉甯告訴《大公報》記者,去年初疫情嚴峻時,熔噴料訂單驟增,公司僅用15天就完成擴産項目,爲全國20多個省市熔噴布生産企業,提供充足的原料。
道恩股份總經理田洪池用“雙回歸”來形容當下的熔噴料市場。“熔噴料價格回歸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;市場需求量也已在回歸的路上,但仍爲疫情前需求量的兩倍左右。”田洪池亦坦言,目前熔噴料内地産能,整體高于市場需求。
道恩股份是内地最大型醫用口罩布原料聚丙烯熔噴專用料生産企業,整個行業産能過剩的局面,也在于曉甯的意料之中。疫情之前,道恩股份每天的熔噴料訂單僅爲100噸左右,但去年一月底訂單量驟增,嚴重超過公司的産能。去年擴産之前,于曉甯和田洪池兩個人在院子裏不知道轉了多少圈,他們一邊轉圈,一邊在分析利弊:“建還是不建?建了将來肯定一地雞毛。如果不建,疫情需求得不到滿足,市場上就會出現濫竽充數的東西。”
收購非織造布企 研發下遊産品
“這是防疫物資,關系到人的生命健康!”于曉甯直言這是企業的責任,必須要去做,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。重新定制設備根本來不及,于曉甯隻好把做家電材料、汽車材料等其他産品上的設備,拆裝、拆分、改造,工人增加到兩百多人,全部生産熔噴料。僅僅花了15天,道恩股份就完成了熔噴料擴産項目。
彼時,熔噴布每噸價格從逾2萬元(人民币,下同)漲到數十萬元,而作爲熔噴布所需熔噴料最大的供應商,道恩股份卻敞開供應。于曉甯告訴記者,道恩股份的産能提高了十幾倍,擴大産能對平抑熔噴料市場價格,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“快速上馬的一些産能,再快速轉回去。”田洪池說,公司根據疫情的控制情況,對熔噴料産線進行産能調節和産品切換,以消化新增産能。除了用在口罩、防護服,熔噴料還可轉産尿不濕(紙尿片、紙尿褲統稱)、衛生巾等領域。斯維特是内地爲數不多可以生産高品質非織造布的企業,道恩去年将其收購,聯手研發個人衛生用品和醫用防護品等高端熔噴料下遊産品。道恩高端醫療衛生用無紡布生産項目全部建成達産後,可形成年産無紡布10萬噸的生産規模。
海外需求大 熔噴料出口翻番
當前,全球疫情消除未有時間表,口罩作爲剛需,在相當一段時間内擁有高需求。田洪池坦言,道恩股份熔噴料海外出口一直保持增長,目前熔噴料出口數量明顯高于疫情之前。今年頭5個月,道恩股份熔噴料出口2000噸,較2020年同期翻一番,主要出口北美、歐洲、東南亞、中東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。
道恩股份主營業務爲熱塑性彈性體、改性塑料和色母粒、熔噴料、改性可降解塑料等功能性高分子複合材料,受益于防疫物資需求增長,道恩股份2020年業績暴漲超過4倍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.2億元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.55億元,同比分别增長61.67%、414.51%。田洪池表示,道恩股份股價和市值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,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核心産品的主業上來。
進軍可降解塑料 •培育新增長點
随着中國限塑令政策出台,可降解塑料(PBAT,可分解塑料)市場需求快速增長。據國信證券測算,可降解塑料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,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(人民币,下同)。道恩股份也在加速布局可降解材料領域,于曉甯用“藍海”來描述降解市場。作爲改性塑料領域的頭部企業,他希望此次能夠在可降解塑料領域,繼續引領行業發展。
道恩股份今年1月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,建設12萬噸生物可降解塑料項目,爲其在此領域的産品升級、産業鏈延伸及市場推廣提供技術支撐。
4月,道恩股份公告稱,将對外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山東道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,及控股子公司山東道恩周氏塑料包裝有限公司。此舉标志着道恩股份全面進軍降解領域,持續向可降解塑料上遊和下遊延伸,在研發和制造和包裝領域打通了一條龍全産業鏈條。
道恩股份6月公告稱,拟定增募資8.51億元。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生物可降解塑料新建項目(一期),及道恩股份西南總部基地項目(一期)。其西南總部基地項目(一期)将規劃建設改性塑料、改性可降解材料等産品生産基地及研發中心。
原油是塑料原料的源頭,其價格直接影響可降解塑料的成本,目前可降解塑料的成本略高于傳統塑料。但于曉甯認爲,從技術層面和應用領域層面,可降解塑料完全可以市場化。道恩股份目前已經完成技術和産品積累,蓄勢待發,可降解塑料将成爲其新的增長點。
專注創新 •不斷打破西方技術壟斷
頭盔、手機殼、運動鞋、電飯鍋、汽車安全氣囊框、飛機輸油管……相比爆紅的熔噴料,道恩股份展廳裏,琳琅滿目的産品還是讓人感慨,原來這些材料早已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裏。
“道恩股份是一個有技術壁壘的新材料企業。”田洪池幫記者梳理了一下道恩股份成立以來攻克的核心技術,16項國際先進技術,9項國内領先技術,填補國内空白的技術有6個……2008年,田洪池研發成功的熱塑性彈性體TPV技術,獲得國家的技術發明二等獎,解決了橡膠難回收和黑色污染的世界難題,打破美、日等少數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。如今,道恩股份已發展成爲全球三大TPV制造商之一。
氫化丁腈橡膠(HNBR)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車制造、軌道交通、油田開采等領域,是綜合性能最爲優異的特種橡膠之一,屬于國家戰略物資。因爲制備難度大,一直是中國特種橡膠發展“卡脖子”技術之一。自2009年開始,道恩股份投入大量研發資金,攜手北京化工大學開始介入實驗室研發。十年磨一劍,2019年6月,氫化丁腈橡膠終于從實驗室研究成果走向産業化,并最終發展成爲道恩股份頂尖的産業化平台。
在中國的橡膠産業領域,提起田洪池的大名,如雷貫耳,他使中國橡膠産業做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田洪池正在進行的另外一項“卡脖子”技術,主要是制備新型高性能輪胎用氣體阻隔層新型橡膠材料(DVA)。
“DVA材料氣密性是傳統輪胎的7-10倍,它可以做得更薄,一條輪胎可以減輕一公斤,四條輪胎減輕了4公斤,則可以多跑5%-8%的裏程。”田洪池介紹,該項目2013年開始研發,目前已經完成了中試研究。DVA制備的輪胎将更節油,該項目一旦成功,中國每年将節省幾十億元人民币的油費。這将是道恩股份的又一個拳頭産品,掌握這項技術的,目前全球僅有埃克森美孚,道恩股份将是第二家。
引入技術專才 •送北京房子
“1998年,我在北京四環内買了一批房子,引進一個技術人員就先給一套房子,一定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。”于曉甯說,第一批從北京引進的技術人員已經退休,當年的房子也升值了。他也笑着說,光給人家買房子了,竟然忘了給自己買一套。在道恩,于曉甯不允許員工說“打工”,而是實現自我價值。于曉甯希望自己打造的高端技術平台是一片包容的“土壤”,能讓來道恩的每一粒人才的“種子”生根發芽,開花結果。
于曉甯直言,“一個民營企業發展,靠勤奮和個人智慧是做不好企業的,必須要依靠技術人才。”于曉甯在2003年就聯手北京化工大學,設立了“道恩-北化熱塑性彈性體材料聯合研發中心”。
田洪池告訴記者,2002年他研發的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(TPV)在實驗室實現了技術突破,這個項目也被于曉甯相中。當時項目還沒有做中試,每小時生産幾公斤,投資風險很大。但于曉甯當時就投了1000多萬,還給北京化工大學25%的股權。2003年,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畢業的田洪池,放棄了留校機會,毅然決然地來到了道恩股份。
然而,該技術從實驗室到成果轉化,遇到了産業化技術難題,不到三年投資的錢也花完了,田洪池又遇到了妻子要求返京的家庭壓力。“他向我提出辭職的時候,我真的是要崩潰了。”于曉甯還記得在電話裏給田洪池的妻子說的話:“你把田洪池要回去,他會發揮一個男人的作用。但你把田洪池放在道恩,他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男人。如果你毀掉了他的事業,就毀掉了一個優秀的男人。”
最終,于曉甯與田洪池的妻子達成了妥協:北京15天,龍口15天,跑市場15天。于曉甯還爲田洪池在北京建立了研發中心。這才有了後來TPV成功進行投産,打破了中國TPV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。